在SMT貼片加工中,錫膏印刷是影響焊接質量的關鍵步驟,其質量控制需從材料、設備、工藝參數、過程監控及缺陷分析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管理。以下是主要的質量控制方法:
1. 材料控制
- 
	
錫膏選擇與儲存
- 
		
根據產品需求(如元件間距、工藝類型)選擇合適合金成分(如SAC305、Sn63/Pb37)、顆粒度(Type 3-5)及助焊劑類型(免清洗、水洗)。
 - 
		
儲存條件:冷藏(2-10℃),使用前回溫4-6小時至室溫,避免結露;開封后需在24小時內用完。
 - 
		
定期檢測錫膏黏度(如通過旋轉黏度計)和金屬含量,確保性能穩定。
 
 - 
		
 - 
	
鋼網(Stencil)設計
- 
		
厚度選擇:常規元件(0.1-0.15mm),細間距元件(0.08-0.1mm)。
 - 
		
開口設計:面積比(開口面積/孔壁面積)>0.66,寬厚比(開口寬度/鋼網厚度)>1.5,確保錫膏釋放率≥80%。
 - 
		
特殊工藝處理:階梯鋼網(局部加厚/減薄)、納米涂層(減少黏附)或電拋光(改善孔壁光滑度)。
 
 - 
		
 
2. 設備與參數優化
- 
	
印刷機參數設置
- 
		
刮刀參數:壓力(3-15N/cm,根據鋼網厚度調整)、速度(20-80mm/s)、角度(45-60°),確保錫膏滾動均勻。
 - 
		
脫模控制:速度(0.1-3mm/s)和距離(0.5-2mm),避免拉尖或殘留。
 - 
		
印刷間隙(Snap-off):通常設置為0mm(接觸式印刷),非接觸式需微調分離高度。
 
 - 
		
 - 
	
PCB定位與支撐
- 
		
使用真空吸附或機械夾緊固定PCB,配合頂針支撐避免翹曲(支撐點間距≤50mm)。
 - 
		
基準點(Fiducial Mark)校準精度需≤±25μm,確保印刷對位準確。
 
 - 
		
 

3. 工藝過程控制
- 
	
環境控制
- 
		
溫度:22-28℃,濕度:30-60% RH,防止錫膏吸濕或揮發。
 - 
		
潔凈度:控制空氣中顆粒物(如ISO 7級潔凈車間)。
 
 - 
		
 - 
	
鋼網清潔管理
- 
		
自動清潔頻率:每5-10次印刷后,采用干擦+濕擦(酒精)+真空吸附組合清潔。
 - 
		
檢查鋼網底部殘留,殘留面積需<5%且無硬結錫膏。
 
 - 
		
 - 
	
印刷后時效控制
- 
		
印刷完成至回流焊的時間≤4小時(根據錫膏規格),避免助焊劑揮發或氧化。
 
 - 
		
 
4. 質量檢測與監控
- 
	
SPI(錫膏檢測儀)
- 
		
檢測參數:厚度(±15%公差)、面積覆蓋率、體積(CPK≥1.33)。
 - 
		
3D檢測精度:高度分辨率≤1μm,平面分辨率≤10μm。
 
 - 
		
 - 
	
首件檢驗與過程抽檢
- 
		
首件使用顯微鏡或AOI檢查橋連、少錫、偏移等缺陷。
 - 
		
每2小時抽檢1-2塊PCB,重點關注細間距元件(如QFP、BGA)。
 
 - 
		
 - 
	
數據追溯與SPC(統計過程控制)
- 
		
記錄印刷參數、SPI數據,分析趨勢(如X-Bar圖控制厚度波動)。
 
 - 
		
 

5. 常見缺陷分析與對策
- 
	
橋連(Short)
- 
		
原因:鋼網開口過大、刮刀壓力不足、脫模速度過快。
 - 
		
對策:縮小開口、增加刮刀壓力、降低脫模速度。
 
 - 
		
 - 
	
少錫(Insufficient Solder)
- 
		
原因:鋼網堵塞、PCB支撐不足、錫膏黏度過高。
 - 
		
對策:清潔鋼網、增加頂針、添加助焊劑稀釋劑。
 
 - 
		
 - 
	
偏移(Misalignment)
- 
		
原因:Mark點識別錯誤、PCB定位松動。
 - 
		
對策:校準視覺系統、檢查夾具夾緊力。
 
 - 
		
 
6. 人員與維護管理
- 
	
操作員培訓:定期考核印刷參數調整、SPI設備操作及缺陷識別能力。
 - 
	
設備維護:每周校準刮刀平行度、每月檢查鋼網張力(≥35N/cm²)。
 
通過上述綜合措施,可有效控制錫膏印刷質量,減少焊接不良率(目標≤500ppm),提升SMT整體直通率(FPY≥99%)。了解更多smt貼片加工知識,歡迎訪問深圳smt貼片加工廠-1943科技。
因設備、物料、生產工藝等不同因素存在,內容僅供參考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
		




2024-04-26

